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对于经济决策而言,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3月份的经济表现更能说明中国经济的现状。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3月的GDP及相关经济数据。由于此前经济学家们纷纷预测,今年一季度经济可能见底,因而6.1%的GDP增速并不出人意料。这个增速是中国有季度统计以来,最低的GDP季度增速。

不过,对比此前的悲观预期,官方给出的评价是“比预想的要好”。

数据的乐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企稳,企业利润增速在3月份有所上升。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剔除物价因素后,平稳增长。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3个百分点,高于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再有,3月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降幅缩小,居民消费价格降幅也收窄,这预示通货紧缩阴影逐渐消散。不好的方面是一季度外贸继续下降,就业增长缓慢,实际使用外资数量减少。

尽管中国经济表现尚可,有见底可能,但由于依靠政府投资拉动明显,出口还在下降,就业问题严重,不排除经济增长出现反复的可能性。因此,未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至为重要。

透过乐观的数据,我们还应看到增长背后的隐忧。

首先,消费能否持续增长?一度数据显示,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了15.9%。增长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增加,同时价格下降。另外,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政策显现效果。而国家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也推动了汽车消费。不过,也应该看到,一季度消费增长与春节假期有关,也与政策支持有关。如果考虑到就业增长缓慢,那么城乡居民收入能否持续增长,而农村消费在完成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集中购买后,后续消费能否维持,都是无法确定的因素。

其次,民间投资能否启动?中国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日显。虽然从统计看,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仅有2个百分点,但这是投资增长和消化存货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投资实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两部分。由于中国经济处于“去库存化”过程,存货对GDP的贡献率为负4%,而固定资产投资贡献了6个百分点,二者相抵,投资对GDP实际贡献了2个百分点。可以预计,在二季度,政府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会显著增加。但经济能否真正实现复苏,则要看民间投资能否启动,包括房地产投资和生产性投资能否恢复正常。从目前情况看,并不能让人乐观。特别是房地产并没有实现完全调整,库存消化尚待时日。短期的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已经结束调整。一旦房地产出现反复,则经济增长将出现W型走势。

第三,中小企业增长乏力。此次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最为深远,而中小企业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至关重要。从数据看,工业企业利润有所增长,但这只反映了规模以上企业盈利状况,而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无法真实体现。从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利润增长仅为3.7%,低于中部和西部。比较而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更为活跃,数量更多,其中一部分是大企业的配套生产企业,一部分是独立的出口型企业。东部规模企业利润增速偏低,显示该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状况也让人担忧。由于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就业总量的90%,如果中小企业,特别是东部中小企业的调整不能尽快到位,则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依然不小。

第四,资产泡沫堪忧。由于信贷高速增长,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同时,流动性的增加导致通胀预期出现,房地产投机活动可能重新活跃。如果资产价格脱离经济基本面而出现泡沫化,则经济的反复在所难免。

从某种程度看,如何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继而维持消费持续增长的关键。当然,东部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也取决于外需能否恢复。总的来看,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在二季度会超过消费,而消费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

“好看”的数据并不意味着好看的经济前景。

话题:



0

推荐

刘杉

刘杉

13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