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立秋后,北京连续高温,秋老虎杀了一个回马枪。而中国股市,则是大幅调整,冷气袭人。

冷热之间,凸显了自然界和资本市场反复无常的本性。不过,在多变的世界里,似乎总有一些东西难以改变。比如,人们习惯于买涨不买跌,下饭馆一定要找人多的地儿。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同样有一些东西难以改变。

中国生产,美国消费,这是危机前的经济模式。

依靠这个模式,中国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美国获得了超前的消费。也正是这个模式,导致两国经济出现失衡,最后酝酿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

在很多人看来,美国经济的“去杠杆化”过程,就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的过程。从中国镜像看,则表现为减少出口,扩大内需。然而,美国人提高储蓄率,并没有促成中国人多花钱。美国人减少消费,中国人也并没有狂买“出口转内销”。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见底,中国出口似乎也在蠢蠢欲动。这让我们不得不旧话重提,“中国制造”会不会卷土重来?

美国东部时间8月1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最新的进出口数据,美国出口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进口则出现第一个月正增长。同时,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环比增长了5.4%,至184亿美元。虽然与去年6月相比,美国对中国逆差下降了15.2%,但美国内需的恢复,依然在拉动中国的出口。

北京时间8月1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则让中国出口商感到鼓舞。受高基数影响,中国7月出口同比增速依然小幅下滑,但是,月度出口额今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前五个月,中国出口货物占美国、日本和欧盟总进口比重同比分别提高4.1个、3.6个和3个百分点。这就是说,尽管中国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市场占比却稳定增长。这意味着,在全球贸易滑坡过程中,中国出口却在不断抢占地盘。

或许可以确切地认为,危机后,“中国制造”定会卷土重来。

导致中国出口保持强劲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美两国依然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

尽管美国提高了储蓄率,但美国经济增长依然以消费为主。从比较优势看,美国的竞争优势在高科技和服务贸易方面,而制造业竞争力欠佳。随着内需的恢复,美国将再次为中国提供庞大的出口市场。尽管美国消费总水平会有所降低,但随着中国出口占比增加,以及未来美国人收入的增长,中国对美出口依然会保持昔日盛景。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高调宣扬的经济结构调整并没有落实。从一定程度讲,中国经济还在重复过去的模式。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政府以多种手段鼓励出口。今年以来,为支持出口,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措施,包括提高出口退税比率,提供出口信用和保险,维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稳定等。其结果是,外需下降并没有迫使中国出口产业转向内部市场,反而在政策支持下,提高了国外市场占比。

其次,投资增加了新的产能,急需出口消化。中国的刺激计划特色是,以投资拉动经济复苏。其结果是地方政府借机扩大工业投资,导致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为了消化过剩产能,中国企业必然在危机后发起新一轮出口攻势。

尽管国际贸易需要慢慢恢复,但可以想象,复苏后的世界,“中国制造”将再次横行一时。

话题:



0

推荐

刘杉

刘杉

13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