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外界看来,政治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具有政治含义,中共新任总书记习近平的第一次离京出访,就被看作是宣示路线的政治行程。

习近平第一次调研地点选择在广东,广东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率先发展了外向型经济模式。习近平到深圳瞻仰邓小平铜像,无疑是向外界表明,中共新领导集体将延续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在经历30年高速增长后,社会矛盾复杂,利益冲突频发,领导人急需寻找制度变革突破点,以摆脱经济与社会困境。

习近平在广东对改革的意义进行了高度概括,并表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可以认为,习近平在广东的调研谈话是重要的政治宣示,宣告中共将开启新一轮改革周期,并向固有利益格局开战。

从习近平调研谈话中,也可以看到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着眼点。

其一,认清经济复杂性,做好泡沫破裂准备。

中国经济虽经历高速增长,但发展模式已遇到严重挑战,收入分配畸形,贫富分化明显,经济泡沫严重,依靠外需和货币超发推动的经济增长无法持续。如若对经济形势缺乏理性认知,继续以新泡沫维持旧泡沫,最后经济规律很可能算总账,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断裂。

习近平称“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就是看到中国经济内在矛盾突出,做好长周期调整准备,坦然接受“再平衡”现实和后果。一旦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将开始回收美元流动性,届时,全球资产泡沫都将破灭。由于人民币汇率基本接近均衡,货币存量增速得到抑制,持续通胀预期不在,因而人民币资产也难逃泡沫破裂结果。

其二,加快结构调整,尽快完成经济转型。

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重要内容,但碍于外需持续增长,中国以要素价格扭曲为代价实现了经济总量快速积累,对增长的追求抑制了结构调整的需要,导致经济转型缓慢。即便全球失衡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依然企图依靠短期刺激政策保持经济增速,但结果令人沮丧,短期刺激实际带来政策周期波动,最后还得被动接受结构调整现实。

结构调整是长周期调整,带有去产能化特点,因而时间长久。但政府基于功利性目的,不断以短期刺激来稳定增长,这最终阻碍结构调整步伐。因而处理好短期与长期关系,加快调整步伐,将是新经济政策要义。

其三,推动创新,占据新国际分工起跑优势。

如果说世界经济失衡是中美两国分工模式的失衡,那么“再平衡”就是两国共同进行结构调整的过程。美国在“去杠杆化”同时,也寻求以新技术和新产业实现新的竞争优势,并在页岩气这样的新能源领域获得突破。中国若继续坚持“世界加工厂”的旧有模式,很可能在新一轮科技竞赛中失去起跑优势。因此,从制度和政策上鼓励创新,以在国际分工调整中占据有利位置,将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强调创新同时,中共应该认识到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没有一个自由思想的环境,就没有创造力,也不可能产生领先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成果。因此,不能仅就技术创新而论创新,更应该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有所突破。

其四,政府改革成为转型和创新基础。

无论是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还是发挥民间创造力,实现“创新中国”,都需要减少政府对市场和思想领域的干预。只有放弃政府主导增长思维,明确政府边界,才可启动民间投资和扩大消费。只有给人民更多思想和表达的自由,才能释放中国人的创造力。

政府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堡垒,能否推出以限制公权力为核心的政府改革,决定利益固化藩篱能否真正被打破。习近平对改革的强调,意味着中国将很快启动政府改革。

从习近平谈话也可以预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基调,即开启改革开放新周期,在加快完成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基础上,推动技术创新。考虑到投资仍具有重要性,中央政府一方面会强调启动民间投资,另一方面寄望城镇化建设来拉动内需。需要警惕的是,不能让地方政府掀起新一轮“造城”运动,防止地方为追求城镇化速度而无节制融资,进而产生新的债务风险。

就宏观调控而言,政府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鉴于物价总水平居高不下,CPI回升,房价未见实质性调整,因而货币政策将维持谨慎。明年利率水平或保持不动,存准率或有一二次下调,但最终要看外汇占款变化情况而定。可以确定的是,存准率调整会保持谨慎态度,以实现通过总供给增长来消化货币存量目的。

话题:



0

推荐

刘杉

刘杉

13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