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最近热映一部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特别勾起那些功成名就中年人的怀旧情结。对于青春,经历相似,但感觉不同。有年轻人调侃称,“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这话多文艺。
其实不管好看不好看,青春已逝的中年人或许都依稀记得当年的化妆品“美加净”,这个上海产的护肤霜,伴随了很多人的青春岁月。
“美加净”的生产商是上海家化,在国外大牌化妆品冲击下,上海家化成为中国仅存的具有竞争力的化妆品生产商。当然,电影《致青春》并没有让人们想起“美加净”,更无法想到上海家化。
不过,对于资本市场的中年人来说,上海家化像《致青春》一样成为焦点。
上海家化是一家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是上海家化集团,市场上关于家化的故事是从集团开始的。该集团近日召开临时董事会,免去了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葛文耀的职务,而葛文耀则在实名微博上公开指责集团实际控制人平安信托干预公司发展。
葛文耀在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上海家化”还拥有董事长职务,能否保留,要由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定。平安信托间接拥有上市公司上海家化28.38%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但理论上并不能单独说了算。
一季报统计,73只基金持有上海家化流通股份额超过37%,基金投资者持股总量超过第一大股东,因而,上海家化的董事会变更,要取决于平安信托与基金公司的共同决定。这样,一个实业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延伸为金融资本间的博弈。
在家化集团爆出人事纠纷后,上市公司股价出现跌停,这让基金公司损失惨重。上市公司股价跌停,说明市场并不认可董事长去职。但股价下跌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尽管基金持股总和居大,但作为分散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基金经理无法形成合力影响公司董事会。中国平安集团作为大型金融投资者,也持有大量基金份额,因而基金公司也不敢得罪平安信托,在所谓的金融资本对话中,基金难以形成统一战线。
上海家化周四召开了股东大会,但没有更改董事会的议案,董事长葛文耀做了检讨,同时表示大股东不会提议免去自己职务,但自己会放权。当日上海家化股价大幅震荡,交易量也大幅上升,显示机构投资者出现分化。对于资本与职业经理人之争,投资者恐怕要谨慎对待。一方面,大股东过于强势,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过于自负。从葛文耀在微博上发言即可得知,经理人团队对公司发展贡献巨大,这个公司凝聚了他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平安信托在上海家化的未来公司治理中必然处于主导地位,股东中很难出现挑战者。但金融资本追求财务收益的特点,也让家化集团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这是一个典型的资本说话的事件,其更多的新闻意义在于,这是一个金融资本说了算的故事,而且牵扯到金融资本之间的对话。
这个事件让投资者意识到,中国已经进入金融投资商主导公司治理的时代。虽然上市公司管理层暂时稳定,但金融家治理上海家化集团的故事刚刚开始,这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具有标杆意义。
其一,金融资本能否成为合格的实业家。
上海国资委将家化集团资产全部转让给平安信托,虽然后者给家化集团注入增量资金,但金融投资者的目空无人和对财务收益的追求,势必与崇尚品牌和实干的职业经理人产生矛盾。短期内,家化业绩增长迅速,但股东与经理人战略选择存在分歧,分手是必然结果。家化集团的内部纷争,从平安接管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其二,职业经理人怎样为金融资本打工。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经理人自然认为是行家里手,况且公司发展得益于经理人管理。但公司治理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再牛的经理人也要服从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决定。家化集团纷争,错在经理人难舍青春岁月。
其三,金融资本如何降低治理成本。
金融与实业理念迥异,虽然公司治理结构相似,但在战略选择上,金融家与实业家眼界不同。作为控股方,金融资本能否放下傲慢和强势,是管理好实业公司的关键。
家化集团纠纷显示出,金融资本与经理人均不成熟,都还处在青春期,而平安信托的简单粗暴,则暴露出金融资本的青春期特点,拳头比脑袋厉害。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