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股票市场周四跳空破位暴跌,打开了市场向下空间,让投资者感受到了A股市场的腥风血雨。

股市结束了“红五月”,人们期盼中的牛市并没有到来。这次股市下跌并非上升途中的技术性调整,而是市场出现了系统性风险。

风险来自何处?在于投资者普遍看空后市,支撑股价上涨的基本面变得糟糕。虽然美联储欲结束QE对全球资产市场影响较大,但中国股市走势更受国内因素左右  

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经济形势变得悲观。5月公布的经济数据不乐观,普遍低于市场预期,国际投行也纷纷调低中国经济年度增长目标。在经历一段时间弱复苏后,市场终于认识到,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是漫长的,低速增长注定是一个长期现象。期待中的改革红利也并未如期出现,因为改革比想象的要艰难。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5月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原因显然不在于外需出现了真实的调整,而是假出口现象得到了抑制。这意味着热钱流入期望值降低,股票市场资金面也必然受到影响。由于信贷增速下降和热钱受到抑制,上周上海资金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出现飙升局面,这种情况加深了投资者对紧缩政策的担忧。

中国货币政策的谨慎表明,中国政府对经济泡沫破裂的担心越来越强烈,他们不得不小心从事,避免因债务危机或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宏观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更担心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尽管政府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企图引导私人资本投资实业,但在整体经济状况不佳,竞争环境遭到破坏的背景下,私人并无投资实业动力。从这方面看,改革不能仅仅做表面文章,但能否触动既得利益格局,仍是未知数。意识形态的诸多争论也让改革前景不明,这自然影响到对宏观经济的判断。

改革充满未知,利益格局难以打破,新的增长点就越发模糊。城镇化热度似乎有所下降,因为人们无法预知这究竟能否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股票市场也对改革充满担忧。

中国证监会近来公布了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虽然有些进步,但总体上仍难以让人满意,其仍然无法摆脱圈钱市场的旧有模式。在中国经济的利益构成里,股票发行是最为敏感,也是水最深的一块。上市公司、券商、PE、政府官员,甚至监管者,都成为利益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虽然权贵PE热度有所下降,但隐藏在股票发行背后的权力之手,其巨大的阴影仍然笼罩在市场上空,让投资者不得不小心从事,唯恐再度被“剪羊毛”。

对新股发行的恐惧,某种程度上要甚于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毕竟后者属于客观环境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自然规律,而新股发行则更多是利益的勾结,其对市场的掠夺让投资者无时无刻不感到恐惧。

在股票市场现有监管制度下,新股发行无论怎样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都无法解决监管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问题。你很难想象,一个拥有审批权力的机构能够自觉地管住利益之手。

虽然放弃审批制的市场后果需要评估,改革既要考虑长远利益,也要考虑现实需要,但监管体制仍然能够先行一步。发行改革要表现出诚意,至少可以在监管体制内,做到审批和监管分离,即将股票发行审批权力放在交易所,证监会只实行监管职能。虽然即便如此也难免利益勾兑,但猫鼠不同居,应是基本的自然常识。

不放弃审批权力的任何新股发行改革,都是逗你玩。

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要难,现在的问题是,灵魂已经麻木了,甚至已经没有了灵魂。

也是在最近,北京出租车完成了涨价听证会,再次将改革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样的改革与新股发行改革一样,难改抢钱的腔调。改革不应是继续抢钱,或是想体面点的抢钱。

 

话题:



0

推荐

刘杉

刘杉

13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