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用外部压力促国内改革

美国“棱镜门”爆料人斯诺登还在莫斯科的机场游荡,但他从小立志影响世界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

斯诺登事件正在发酵,并开始影响着国际关系。法国和葡萄牙拒绝玻利维亚总统专机过境,已经演变为国际法危机,而欧盟政治领导人也开始利用“棱镜门”事件对美国施压,有多个政治领袖提出延迟与美国即将与7月8日开始 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

虽然欧盟领导人还在宣泄对美国的不满,但这项涉及美欧未来的贸易谈判仍然有希望在未来达成目标。事实上,欧盟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此前美国已经启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如果欧盟不积极参与TTIP谈判,则TPP国家将获得对美贸易优势,进而抑制欧盟对美出口。从欧盟角度看,TTIP符合其长远利益,如果美欧最终达成TTIP,将建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分别为欧盟和美国带来1190亿欧元和950亿欧元贸易收入。

也许坏事能够变为好事,因为“棱镜门”事件导致的美欧信任危机,需要双方用更加务实的方法来加以弥补,而TTIP,就是最好的拉近双方人民关系的方式。

美欧启动TTIP谈判,必然给中国带来新的压力。面对美国主导的贸易格局重构,中国需要在被动中寻找主动。

中国金融市场刚刚经历了动荡,虽然流动性紧张局面得到缓解,但中国经济隐藏的危机开始逐渐显露。最新公布的6月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制造业和服务业指数分别创7个月和9个月新低,意味着中国经济仍在下滑过程中。

无疑,中国经济要坚持结构调整,必须要面对增长降速的现实。从中国现有经济政策看,政府实际已经增大了对经济走缓的忍受力。中国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必须加快体制改革,通过放松管制来增加供给。

不过对中国而言,改革已经不是简单的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要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这让改革变得异常艰难。就像李克强所言,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困难。因而改革不仅需要勇气和决心,更需要时机和方法。

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谈判,希望在重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也将中国边缘化。由于中国没有被邀请参与TPP谈判,这让中国极为被动。但理论上TPP谈判是开放的,中国仍然有加入的可能,这首先需要中国主动改善谈判环境,包括打开国际空间,同时加速内部改革。

从国际战略看,中国应一方面加快东亚地区合作步伐,另一方面也应深化与欧盟合作,探讨建立中欧自由贸易区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开拓国际空间同时,更要利用外部压力倒逼国内改革。

TPP谈判涉及诸多领域,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包括开放服务贸易、禁止保护国企、维护劳工权益等。

服务业是美国强项,具有比较优势,所以美国在TPP谈判中强制各国开放服务业,采用“否定列表”方式,除非明确规定保留的项目,其他所有部门一律开放,甚至包括未来出现的新部门。如果中国参与TPP谈判,势必在服务业方面授人以柄。中国应未雨绸缪,尽快放松管制,加快服务业自由化,特别是金融、电讯和医疗等领域,应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并在一定时期内给与减免税等特殊优惠政策。

TPP强调竞争中立,要求各国在融资、监管和透明度等方面,确保没有给予国有企业不公平竞争优势。同时强调维护劳工权益,执行国际劳工组织五大基本原则,包括结社自由、集体谈判、禁止强制劳动、禁止就业歧视等。

这些协定对中国企业竞争力带来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国有企业保护的禁止和对劳工权益的维护,不仅会抑制中国产品竞争力,更要求中国改革内部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符合大多数经济体的价值观。目前国企地位不清,其利用垄断地位获取大部分经济资源,不仅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更阻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但由于国有企业集团利益坚固,推动其改革并不容易。

同样,人民要求政治民主化的诉求越来越高,而保守势力也利用政权稳定问题来大做文章。实际上,有效改善劳工待遇已经是各国实践内容,不仅符合人权基本原则要求,更是促进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所在。中国也在努力改革分配体制,这不仅要提高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更要改善劳动者基本政治权力。中国通过微观改革,可以逐渐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目前利益格局固化,改革异常艰难,阻力极大,并出现意识形态争论,而借用外部压力倒逼内部改革,既是国际时势使然,也是执政者务实明智之举。

 

话题:



0

推荐

刘杉

刘杉

13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