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3年挺有意思,东南西北风,风向变化莫测,所以写东西也得看天。不过不管什么风向,咱都得努力透过雾霾看星空。我常常仰望星空,不是因为心怀宇宙,的确是因为找不到北。

我是天津人,在天津长大,学的是经济学,不太喜欢写作,但最后却干了写作的工作。我的老同事胡舒立曾经调侃我,说“命运捉弄人,刘杉便是一大明证”。以前一直挣扎着要换工作,折腾半天,结果逃不脱命运的安排,如今已到“知天命”年景,所以就认了。

一年过去了,一年又开始了。该说的都说了,该写的都写了,就想着过年了。喜欢过年的氛围,放松,快乐,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干脆说说吃吧。

天津人好吃。城里有河,城市临海,河鲜海鲜都能吃得到,到了什么季节就吃什么东西,比如春天吃海蟹,中秋吃河蟹。尽管是海滨城市,天津海鲜也不便宜,所以过去有些家庭为了吃上时令海鲜,常常找邻居借钱。天津有句老话,叫做“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日子)”。

大部分人家都得过平常日子,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因此解馋不能老吃海货,吃吃包子也不错。

天津包子有名,但没成想最近让北京包子抢了风头。

20131228日,是个吃包子的日子。那天下午,我在天津买了三个韭菜馅的包子,回到酒店看微信,知道赶上时髦了。

天津包子才有代表性,不仅比北京庆丰包子好吃,而且已经成了天津文化的代名词。外地人到天津,一定要吃“狗不理”包子,就像到北京要吃“全聚德”烤鸭一样。

我那天吃的包子,不是“狗不理”,但过去与“狗不理”齐名,也是老字号,名叫“老永胜”。外地人基本不知道“老永胜”,就连我这个老天津人,也是最近才知道。可见,虽都是包子,但地位不一样。

世人只记得第一,不记得老二, “老永胜”难以出名。庆丰包子虽然出彩儿了,但能否火起来,还是个问题,因为外地人只到月坛店吃包子,他们也不是真的馋这口。也许过了年后,人们就会忘记包子了。人总是善于遗忘的,人也总是喜欢新鲜的。

 “狗不理”也有快餐店,就像庆丰,但外地人去天津吃“狗不理”,一定不会吃快餐,一定得去“狗不理”大酒楼,就像吃烤鸭一定要去“全聚德”一样。这不仅是吃包子,更重要的是要有仪式感。

“狗不理”大酒楼已经不是包子铺的模样了,朱漆大门,富丽堂皇,各家分号都是一个模样,门前停的车也多是奔驰、宝马、奥迪。包子还是原来的包子,但盛包子的容器变了,有一屉十几个的,还有一屉一个的。

庆丰和“老永胜”包子是按两卖的,一两三个,半两不卖。“狗不理”快餐也按两卖,但“狗不理”大酒楼则是按个卖。快餐店一两包子几块钱,大酒楼一个包子要几十元。

虽然有人专门来吃包子,但很多人来“狗不理”吃的的确不是包子。鱼翅、鲍鱼、海参成了主菜,包子实际成了点心,一个就行,“吃过了”就好。所以正宗的“狗不理”大酒楼,现在卖的不是包子,卖的是牌子。我在“狗不理”大酒楼吃过四次,三次是天津的官员和老板请客,一次是我请朋友,我请朋友只吃包子,而且不点那种按个算的。

“狗不理”也是包子铺起家,为什么现在变化这么大,关键在于“狗不理”已经不是国营企业了,牌子早被民间资本变相收购,所以“狗不理”经营更灵活。都是包子,产权不一样,包子的含金量就不同。庆丰如果还是国营老字号,估计再过十年,还是卖包子。当然,因为北京有了“全聚德”,庆丰也卖不出文化来,大概只能卖包子了。认命吧,像我一样。

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咬一口才知道味道。读文章也如此,从平淡的文字中寻找力量,需要点儿耐心。不能像吃包子,太快了不行。

 

 

 

话题:



0

推荐

刘杉

刘杉

13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