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G20峰会过后,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将进入更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探讨阶段。不过,从现有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难有实质性进展。尽管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动摇。而在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尽管美元和美联储受到诟病,但短时期内,美元强势难以更改。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会一帆风顺。

在此次G20峰会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提出,应建立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SDR,以稳定世界经济。此建议得到国际社会响应,这也反映出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代表的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从一个长期目标看,建立一个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有利于保持世界经济稳定。但建立一个新的储备体系不仅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更关乎主要经济体的利益分配。尽管中国提出了这一长远目标,但基于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中国也不应放弃人民币成为新的国际货币的机会。现实地看,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其所获得的好处是巨大的,这也是美国对周小川建议反弹强烈的原因所在。

我以为,从中国的现实利益出发,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该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步,是限制美元,也就是限制美联储的发钞权。由于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在短期难以改变,国际贸易计价和结算依然以美元为主,各国货币保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就成为维持贸易和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唯有限制美元的自由发行权,才能有效稳定世界经济。这就是说,如若让美元兼顾利益与责任的话,美元的发行数量,不能由美联储一人说了算,必须建立一个可能的国际协调机制,制衡美联储货币政策。说白了,就是美联储不能具有独立的货币政策。

当然,美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一定会坚持维护独立的货币政策,这就要求各国拿出政治智慧,建立一个能够约束美联储的制度,来平衡美国的利益和外汇储备国的利益。

第二步,建立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

从中国利益角度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储备货币,是中国利用增长优势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历史选择。从目前的双边货币互换开始,逐步发展为区域性的结算货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这当是人民币努力的目标。

第三步,建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

从各国利益角度看,建立超主权货币会是一个极其遥远的目标,可以期待,但难以实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提出建立SDR,其更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而现实意义则表现为,美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一个可能的结果是,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会成为美元的竞争者。人民币自然被寄予厚望。

任何国际制度的建立,都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而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平衡,是实现目标的基本条件。而这种国际博弈,最终体现为大国之间的博弈。而任何一个大国,包括中国,都不会放弃已经到手,或者有望实现的利益。

话题:



0

推荐

刘杉

刘杉

13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文章